首页 >> 融智产业链 >> 产业链合作 >> 正文

[原创]产品经理是如何产生的?


楚星融智 2022-12-05 11:34:10 阅读数:

很多企业,尤其是互联网企业,已经有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了。也有很多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行业,也设置了这个岗位,但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并不多见。很多产品经理自己都误解了这个职位的意义。第一个问题是,一个产品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? 

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产品经理每天都在做需求,做设计,写文档,画原型。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之前,很多软件公司也有这个岗位,叫“需求分析师”,甚至有的软件公司还有专门的需求分析部门。对于一些传统行业,常被称为“设计部”或“工艺部”。他们输出图纸,工人根据图纸进行批量生产。如果产品经理每天做同样的事情,为什么不继续叫“需求分析师”或者“设计师”,改名叫“产品经理”呢? 

要看现代企业最缺什么。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,大部分都只是几个人,几张桌子就能写代码。当时也很少有软件公司有“需求分析”这样的独立岗位,“需求分析”是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奢侈品。在那个年代,软件公司的业务流程非常简单。大部分都是老板带着业务员去卖,签完合同回来给程序员描述客户想要什么。程序员开始写代码实现功能,然后直接去客户现场发货验收,把钱拿回家。 

这个过程有很多弊端。业务员在客户面前夸夸其谈,回到公司就对程序员说:“其实就是那个,给他处理一下就行了。”程序员是非0-1动物,于是就把功能给做出来了,反正是可以用的,但是好用不好用可就是两码事了。当我们到达客户现场时,客户看到该做的已经做了。

然不好用但贵在能用, 虽然弊端很多,但即使是开发出来的软件,也经常会因为业务员对需求的误解或描述而出现版本错误,导致最终货款收不回来。不过这个过程简单直接,软件公司还是很享受的。但是后来,有些程序员年纪大了,写不出代码了,或者不想写了。我们做什么呢?你不能总是解雇他们吧。毕竟他们的经验很宝贵,所以老板跟他们说,你以后不要再写代码了,只写文档就行了。于是,第一批全职“需求分析师”诞生了。 

有了这些“需求分析师”,软件公司相当于完成了新老程序员的第一轮交替。老程序员下台,以需求文档的形式“指导”初出茅庐的年轻程序员,告诉他们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。而这些人后来成为了第一批产品经理。